为规范和促进研究中心的科研工作,保障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确保学习科研项目进度的及时更新反馈,2024年12月5日下午,人机混合智能与智慧健康研究中心开展“博士研讨会”。
研究中心6名博士生依次汇报各自课题的进展、难点以及未来研究方向。曹九稳教授仔细听取了每位同学的汇报,并作耐心的指导。胡丁寒老师也莅临了此次研讨会。
刘德康:自然场景文字识别作为模式识别领域的重要研究话题,对自动驾驶、机器人导航、网络媒体信息筛选等多个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以“高表达力的文本图像特征提取”和“精准的嵌入空间中跨模态对齐”为主线,刘德康详细梳理了当前领域内的研究现状。并进一步围绕“字符表示判别性”、“解码条件敏感性”和“编解码器耦合度”三个方面,汇报了自己的一系列研究工作和近期的工作进展。
张诗晨:张诗晨详细梳理了颈动脉斑块智能辅助诊断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未来要做的三个内容。研究现状主要是分为动脉斑块的分割识别现状以及基于白晶眼象的诊断与特征挖掘研究现状两个部分。此外,张诗晨系统地论述了采用白晶眼象做为模态之一构建模型的原因。最后总结了后期的研究计划将从关联性细化研究、智能评估与辅助诊断算法研究、检测与跟踪评估系统三个方面着手。
鲍先富:早产儿肢体运动对评估早产儿发育水平、发现异常运动模式有重要意义,分析其运动模式助医生诊断疾病也具医学价值。准确识别婴儿运动成护理关注点,且与癫痫早期筛查相关,该研究旨在探索相关运动模式及预筛查方法,利用骨骼关节点开展早期筛查研究,以克服保育箱弱光照场景下的关节点检测挑战。
冯袁盟:关于儿童癫痫智能分析方面的相关研究工作开展汇报。儿童癫痫是儿童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威胁儿童健康。汇报首先介绍了当前儿童癫痫临床分析方面的相关任务,然后重点梳理了当前儿童癫痫智能分析方面的相关研究工作,最后分享了该生在儿童癫痫智能分析领域目前已完成的研究。
蒋天新:关于院内心脏骤停“精准化”诊治体系方面的相关研究工作开展汇报。院内心脏骤停是一种与高死亡率相关的不良事件,消耗了大量医疗资源。围绕心脏骤停预警模型、神经损伤评估、精准诊疗,梳理了当前的研究现状,最后分享了自己在“特征筛选方法和早期预警模型”方面的一系列工作和近期的工作进展。
薛苏琪:关于骨盆骨肿瘤的智能诊疗研究的相关工作开展汇报。综述了骨盆骨肿瘤智能诊疗研究,包括骨盆骨肿瘤诊断、AI应用、研究限制、未来工作方向和已有成果。强调了AI在提高诊疗效率和准确性中的潜力,以及面临的挑战,如数据集规模和模型解释性问题。同时,提出了后续研究计划和系统规划。
此次“博士研讨会”不仅为研究中心的博士生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了彼此之间的思想碰撞与灵感激发,同时也为研究中心的科研方向调整与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重要参考。通过深入交流与探讨,同学们均表示收获颇丰,对未来科研工作充满了新的期待与动力。
人机混合智能与智慧健康研究中心隶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依托于浙江省机器学习与智慧健康国际合作基地,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医学信号处理、场景文字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研究中心现有在职教师11名,其中包含6位教授、2位副教授、3位讲师,硕博生60余名。负责人曹九稳教授是浙江省机器学习与智慧健康国际合作基地中心主任。研究中心有多位国家级和省级人才,与法国巴黎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加拿大温莎大学、澳门方学、复旦华山医院、浙江省儿保医院等长期保持科研合作;研究中心学生多次赴法国、加拿大等交流学习,毕业生多就职于华为、字节跳动、海康威视等国内知名企业。